在面试和工作中,产品和运营应了解的一些知识-zl尊龙凯时集团

时间:2022年06月18日 阅读: 117
     如今互联网创业失败的概率是90%,导致不少初创公司往往是生的绚烂,死的匆匆。据朋友亲述,好几个公司都是干了几个月老板就跑路了,好一点的能拿上最后一个月的工资。自己学习了起点学院等多个平台的...

  

  如今互联网创业失败的概率是90%,导致不少初创公司往往是生的绚烂,死的匆匆。据朋友亲述,好几个公司都是干了几个月老板就跑路了,好一点的能拿上最后一个月的工资。自己学习了起点学院等多个平台的课程,现在将自己学到的东西总结了一些关于面试和工作中需要了解的一些知识,工作方法和流程,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并且快速进入工作中。

  先从宏观上面去初步了解一下,同学a看中了一家本地的母婴行业在招聘电商经理,通过招聘信息,了解到该公司有线下零售店,想开发设计电商平台,在线上销售母婴产品,后期需要和线下数据打通,做母婴行业的o2o业务。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网上一些数据网站下载几份关于母婴行业的分析报告,大概看一下这个行业发展趋势,在这个行业的大佬是哪几个,通过搜索引擎查询一下相关本地市场的竞品有哪些,看看别人的模式,初步了解母婴行业的发展情况。

  可以通过:艾瑞网,易观智库,星图数据,企鹅智库等网站进行下载,具体查看什么数据,这里就不用详细说明了,主要看看市场环境,发展趋势,是否还有空间。在查看收集到的资料时,可以记录下来觉得比较重要的信息,在面试的时候可能会用到。

  如果面试的公司还未有产品上线,可以重复上一步操作,亲自使用一些这些大佬的产品,去简单的对这些产品进行简单的产品分析。如果公司有产品正在运营,就要去使用一下,并对产品进行简单的分析。

  首先通过产品分析过程,对需要了解的产品进行简单分析,不一定全部去完成,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用心分析一个未知产品,说不定分析完,自己都觉得不靠谱,浪费自己的时间。

  其次,通过产品生命周期对产品进行简单的分析之后,我们看看该产品处于生命周期什么阶段,不同阶段工作强度也是不一样的,成熟期较为稳定,之前都是属于比较艰苦的时候,至于衰退期就不要去了。

  然后,了解到产品处于什么阶段,我们简单对照一下不同生命周期运营的侧重点,主要让自己了解,如果应聘成功之后,需要负责的工作方向。

  

  如果是app产品,需要查看产品的表现如何,数据表现,使用数据,排名数据,评分数据,用户表现,用户点评,产品点评。通过数据网站:aso100,蝉大师,酷传,艾瑞指数,进行查询,也可以通过:百度指数,360指数,微博指数,查询产品的关注指数情况,如果是公号运营,可以通过:微小宝,微问数据,查询公号的基本情况。

  关于生命周期需要注意的几点,看时间段,一般18个月后,产品都会进入成长期;探索期到成长期的拐点时间计算方式:获取用户总量的15%-20%之间。

  这里的分析不是让自己当成一份报告去分析,如果网上可以直接找到相关的内容,就可以不用自己再浪费时间了,通过别人的分析,自己去判断这个产品是否靠谱,是不是一个可以长期工作下去的公司。

  上面已经对产品有了初步的了解,如果觉得没有必要再进行分析下去也是可以的,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通过用户体验公式,成本计算公式,收入公式,初步计算出该公司的产品是否靠谱,是不是一个可以赚钱的产品或项目。

  这里简单说一下什么是用户体验公式,影响用户体验最关键的核心点,例如,约跑步的一款产品,则它的核心点“区域范围内的活跃用户密度,响应速度,沟通成功率”。用户体验=()×()×(),一般不超过三个关键点,一般中小型产品太多点,说明产品没有亮点,没有核心价值。通过用户体验公式的核心点,进行拆解成具体数据指标,进行成本和收入计算。

  这个公式是很有用的,是验证一个idea的模型工具,为了验证这个想法是否可行,如果去的是一家初创公司,产品还没有在开发,可以通过这个模型工具进行验证一下,通过自己的判断去决定是否投递简历。

  创业idea分析工具

  上述就是一个idea的模型表格,通过idea的模型工具的简单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想法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也是有可能变成可行的,但这都取决于公司老板是否接受,也可以面试之后获得答案。

  经过简单的初步分析,可以知道在这个市场环境的竞品有多少,发展趋势如何,该公司产品表现如何,产品是否靠谱,通过这些简单的分析,来决定是否去投递简历,选择是否前去面试。也对前去面试做了一个基础,了解市场和产品初步的情况,不至于面试的尴尬。面试注意,如果不能从流程上去理解一个产品的设计,你就不要提界面的改进这种不痛不痒的内容了。

  通过上面的分析,对公司或产品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相信有这些基础,面试不会很难。面试之后,就可以匹配自己对工作所带来的价值进行评估和判断,是否决定在该公司就职,前提是已经通过面试,并获得公司的认可。

  这部分没有太多内容可以说,已经对公司和产品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判断,公司的待遇,福利,相关待遇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虽然互联网行业加班是常态,但是最好找一个双休的时间,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比如一天用于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体系,一天处理个人事务。

  不管是小公司还是大公司,深入了解市场环境,虽然在员工层面上意义不大,但对于工作还是有一定的作用,例如竞品分析,有助于你找到在市场中的大佬,设计页面,活动借鉴都有一定的作用。

  上面已经说过了这些资料在哪里可以查询到,这里不做说明了。在正式做产品之前,你还有些时间,打算自己来做一些事情,培养下产品感。快速熟悉自身的产品,快速找到并了解竞品,做一份简单的产品调研。利用这三点,用户,场景,需求是怎么被满足的。

  虽然这份工作是产品经理的工作,运营也是可以,主要针对自己负责的工作重点进行记录,比如活动,可以分析竞品的活动内容,内容运营,可以分析别人内容发布的情况。先对竞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方便后面在使用自己的产品时,找到不同的差异点,帮助你的工作。

  在工作前都必须要熟悉自己的工作,首先需要了解自家的产品和业务,这个分不同部门,差异性不同,主要针对产品和运营来说。不管是产品还是运营,在还没有正式投入到工作中,使用产品是最佳的时候,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陌生的产品,慢慢去熟悉产品,使用产品,让自己成为一个主流用户或核心用户,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问题,不管是页面设计,流程,逻辑,文字错误,都是最真实,最直观的想法,此时是和产品面对的用户是一个阵地的,碰到什么问题,全部记录下来,向各个部门的人去讨教其中的原由,来解答当时自己遇到的问题,经过一轮下来,会得到初步的工作方向。

  在入职以后,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去了解自己负责的产品或业务,那就必须进行产品分析和调研,通过对产品的整体和功能点的分析。不管是什么部门,最好的方法是去和客服团队沟通,或者直接在客服岗位辅助工作几天,会获取到很多信息反馈,来帮助工作,例如,产品开发,活动设计等。

  需求池是一种项目管理和自我管理的工具,每次到版本迭代就发怒,焦虑不知道干什么的良药。先建立好模板,然后去搜集一些需求,然后去问客服要用户反馈,或者当几天客服。先收集一些信息反馈,利用需求池的优先级,如果进入需求池,尽量提前做好行动计划,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基础。一闪而过的想法,用户的吐槽,产品被投诉都非常有价值,值得被记录并且进行认真的分析。

  需求标题,需求描述,产品线,提交人,提交时间,功能模块,优先级,需求状态等,便于需求的追述、调研、细化,最终快速形成可以交付给开发的需求。

  在投入工作当中,用户手册对于产品和运营作用都很大,产品可以收集到很多反馈,用于需求池记录,运营可以帮助自己提高个人工作效率和提升用户体验。

  用户手册是详细描述软件的功能、性能和用户界面,使用户了解到如何使用该软件,也是可以帮助自己熟悉产品方法之一。常见问题解答,主要记录用户反馈的常规问题,让这些问题机制化和规范化,当用户反馈时,可以迅速找到解决方法,也可以用于智能客服的知识库,这些都要定期更新。

  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产品和运营都是独立的部门,但这个是一个基本工作要领,当产品经理熟悉活动流程,玩法,就不会被运营提出的需求忽悠住,对自己开发产品也是有好处的。运营就不用说了,这是一个必备工作,人的创意是有限的,当自己没有创意的时候,可以借鉴别人的活动案例的创意,加以修改变成适合自己产品的活动方案。主要记录活动页面设计,活动规则,活动文案,活动基本数据,如果业余有时间可以对自己感兴趣且效果很好的写一份活动复盘总结。

  不管是产品还是运营,都是需要查看这两个东西,数据客观表现了产品的状态,了解产品过往都采取什么样的活动方案,这些活动需要开发设计的模块,是否可以拿下,流程是否熟悉,对数据也形成了很好对比,排除活动期的数据,更明确产品的日常数据情况。

  运营主要查看的是活动期间的数据,对比活动前后数据,活动的效果简单进行评估,当你看到这些活动和数据,是否可以完成,看活动复盘是为了更清晰的了解活动内容,实施活动的过程,活动期间的坑,别人踩过的,就不要去踩了。

  在进入一个公司后,不管是管理层还是执行层,人际关系都是不可缺少的,先熟悉周边1-2个人,搞好关系,再无限的八卦公司其他人的信息,从这些信息初步判断每一个人的为人处事。

  在任何公司都有着各种各样的人,要学会设身处地的为自己铺好路子,其他的就不多说了,这个事情完全看个人能力,男生比较容易,尤其对于抽烟的男生,不就是一根烟的事情,一根不行就两根,还不行就一包,没有搞不定的。

  时不时的请客吃饭,小恩小惠,都会有助于配合工作时顺利的进行下去,至于不好的人,默默记在心里就好,防着点就行了。当然碰到好的团队,也不是不可能,完全看天命了。

  运用sop工具:甘特图,管理好自己的工作计划,这个是产品和运营都需要的,更高效的管理好工作计划,能提高工作效率,也对于年底做年终总结有很好的帮助。

  在面试之前,已经分析过这些东西,在工作中产品设计,功能设计,活动方案,都要参考这些来完成。在产品和运营当中,都有着不同阶段的目标指向,可以查看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生命周期运营侧重点,用户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的迭代策略,用户运营现象与策略,也可以通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去搜索关键字,获取更详细的资料。在进行正式工作前,必须要查看相关的资料,并结合当时情况做出合理的规划。

  内容运营是什么:是指通过创造,编辑,组织,呈现网站内容,从而提高互联网产品的内容价值,制造出对用户的黏着,活跃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的运营内容。一个网站或者产品,一定是有内容进行填充的,而内容的来源,挖掘,组织,呈现,通知的方式和质量对内容运营的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

  内容运营在正规互联网公司,包含的东西很多,社区,短视频,微博,这些内容的维护,标准建立,都属于内容运营。

  但这里主要说的是文案,主要用于公号,微博,活动,页面等,对于文案功底较差的人,可以在竞品当中进行借鉴,在你有了活动案例资料库的时候,很容易找到一些不错的创意。当负责内容运营的时候,可以查看内容运营的相关资料。

  如何保证微信群良性发展,种子用户引入、群内话题组织、找到热情用户加强沟通、zl尊龙凯时集团的线下活动,帮助群成员缔结关系、sop界定群内的主要事件、群的良性发展。

  前期做好种子用户的引入,进入群应该有一定的门槛。在群里潜伏几个马甲,每天组织话题讨论,群管理可每日发布一些群类型相符的简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统计出来群里活跃用户的名单,进行多次沟通和交流,了解用户的行业,工作时间等,是否满足可以管理群的基本要求,满足要求以后,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提前发送给这些管理,并做好沟通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并制定管理者晋升机制,如有新活跃用户可晋升为管理,如管理长期不在,可替换,并做好记录。在管理选择上可按地域,由管理者带领大家举行线下的活动,在特定活动可由官方提供支持,帮助大家更好的缔结关系,让群有一个良性的发展。

  以上是微信群运营的简单过程,社群运营工作强度很高,想要运营好一个群,耗费的人力也是很大的,社群运营也可以参考用户运营的知识理论。

  聚类分析属于探索性的数据分析方法。通常,我们利用聚类分析将看似无序的对象进行分组、归类,以达到更好地理解研究对象的目的。聚类结果要求组内对象相似性较高,组间对象相似性较低。在用户研究中,很多问题可以借助聚类分析来解决,比如,网站的信息分类问题、网页的点击行为关联性问题以及用户分类问题等等。其中,用户分类是最常见的情况。

  相对于聚类前的准备工作,真正的执行过程显得异常简单。数据准备好后,丢到统计软件(通常是spss)里面跑一下,结果就出来了。如果建立用户激励体系和防流失机制时,可能需要数据分析和统计软件,来完成精准数据的处理工作。

  聚类分析,在没有数据和有基础数据的时候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新产品的时候,可以查看行业报告,数据平台,获取相关的数据,在进行第三方推广的时候,也是很有用的,有了基础数据,那就更有用了,可以建立用户激励体系,防流失机制。

  建立激励体系四步走,用户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哪些行为应该被激励,什么样的激励手段,激励体系搭建。在交易型产品中,用户激励体系是不可缺少,而不少成熟期的产品都具有自己的用户激励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品,建立用户激励体系的时间阶段不同,可以参考产品生命周期。

  

  如果发现一段时间用户流失率较高,就要引起重视,找到关键性指标,进行流失预警。通过属性特征,用户特征,行为特征,年龄层,性别,注册渠道,地区。上传头像的比例,人均发言量,月均成交量,周人均使用次数,用户使用路径进行分析,对已流失用户的分析,提前找到有流失倾向的用户,只要用户有代价,他就不容易流失。

  上面有了用户的聚类分析基础,对于第三方的推广就容易多了,第三方平台主要有:网盟,搜索,广点通,粉丝通,微信朋友圈等,在进行广告投放时,可以使用ab测试,来验证推广效果的差异性,选择更好的方案。

  一定要结合用户场景和展现形式来做好素材,短文案,banner位等:转化优先,重刺激和引发关注;长文案,文章等,阅读体验优先,重层次嵌套,逻辑递进。landing页,引导路径优先,重点考虑期望用户发生的行为。监测数据,评估效果,调整优化。单一渠道,ctr(展示点击比),用户转化率,渠道用户留存。整体投放,roi,获客成本,单位时间新增用户量。

  不仅要选择最有效的方案,关注点也包含了文案,landing页,渠道用户质量,通过多重的数据对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渠道,减少成本。

  数据在产品和运营当中运用的非常多,不管在产品设计,开发,用户运营,活动运营,需求考核指标,各个方面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需求分析,统计需求撰写,埋点,日志清洗,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报告撰写,报告分享,反馈收集。数据分析岗位在工作的定位:服务方,市场,产品,运营;数据统计实现方,开发,前端,第三方统计工具。

  数据从哪里来:广义的数据,点击流数据,用户调研,试验与测试,用户反馈。狭义的数据,埋点,加代码。数据分析的作用,做完一件特定的事情后,评估产出和成效,得出改进思路。产品整体数据不佳,找出核心原因的问题所在,予以解决。接手一款产品,评估其当前状态,发展阶段,得出下一步工作思路。

  数据分析框架:网站分析基本指标,用户行为理论,5w2h分析法,aarrr模型。

  现在第三方数据监测平台很多,可以选择这些平台来使用,减少开发的时间,唯一的缺点是这些数据不完全保证安全,可能会被第三方进行贩卖,针对不同情况做相应的措施。在工作中,用户运营需要查看用户的各项数据,活动运营需要查看活动相关的数据,内容运营需要查看相关数据,产品功能测试时需要查看功能相关数据,产品分析时需要查看相关转化数据,不仅限于这些范围,在实际运用当中,都应该随时想到运用数据,作为可参考的指标。

  活动运营的定义:根据既定的目标,通过策划并执行短期活动,在一定时间段内快速提升产品相关指标的运营手段。活动运营的工作流程:前期准备,活动策划,方案执行,复盘总结。

  活动策划方案内容,基本信息:活动背景,活动目的,目标用户,活动简介。活动主体:活动主题,活动时间(上线时间,预热期,引爆期,冷静期,各个时间点说明),页面版本(哪些端口上线,需要做哪些版本,活动针对的产品端),活动规则(怎么参加,获得什么),参与流程,奖品设置(奖品预算),功能模块(分享模块,抽奖模块,留言模块),页面文案(前台出现的文字),交互模型。效果相关:效果评估(推广效果,指标评估),实时监测(监测哪些数据),数据统计(结合目标数据的统计工作)。其他:客服备案,推广安排。

  在小公司产品经理可能连活动都要管,从方案到设计,到上线,测试,运营是必须掌握的技能。可能在不同公司要求都会不一样,活动方案的形成,根据当时情况而定。在活动方案之前,还需要做很多工作,比如需求分析,也涉及到产品开发的工作。如果再一个小公司,整体流程都是自己操作,可以适当的减少或合并,保证工作效率。

  如果是执行人员看到老板下发的任务,是不是有点懵逼,那么怎么样才能有头绪呢,只要拆解指标,当你是管理者,那么就要制定一个合适的kpi来考核员工。在制定kpi的时候需要以目标导向,明确运营的第一目标,smart原则。在一个任务下来之后,先不要急的去开始工作,先把这次任务进行拆解,找到核心的数据指标,针对这些指标进行思考,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实现。

  通过用户反馈获取需求反馈,进入需求池,还包括了用户调研,用户调研怎么做。需求池就不用说了,不管是app还是h5页面,都需要迭代优化。用户调研可能小公司很少去做这些事情,在大公司这个比较重要,而且设备也是很高科技的,眼球追踪系统。这个可以针对当时所处环境去做,这块也有专门的用户研究部门,自己也要清楚这里面的流程,也是为了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内容,不会因为不懂而提出一些过分的需求。

  欲望!何为欲望?心理学上对欲望的解释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在这个定义里有两个关键词:本性、目的。它指出了欲望的源头,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是一种本能,人人皆有。同时也指出了欲望的产生原因,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每款产品都有自己要解决的核心的用户需求,也就是说产品都有一个核心的欲望需要去满足。比如,“饿了么”软件就是满足人们叫外卖的欲望。但是,叫外卖的方式有很多种,为什么用户一定要用“饿了么”软件呢?这个时候,就需要对欲望进行深入的分析,已提供更好的服务来满足人们的欲望,这个活动常常被产品人称作需求分析。

  需求是一个开始,在活动,开发,迭代,都需要的东西,需要注意的关键点是hmw分析法,pmf,mvp,在一个产品或者功能开发前,要做好需求分析,产品要遵循mvp原则。

  需求分析完毕了,确定要开干了,之前还要分析竞品,调研市场,这样才能保证产品或功能是靠谱的。不管公司是否有这样的流程,都应该去做这些工作,可以适当简化其中的过程。关注1个龙头产品,1-2个新晋热门产品。目前不管什么产品类型,都会有一个或者几个参考对象,在活动,开发时都可以去模仿别人,但要理解其中的道理,为什么别人会这样做。

  流程不好,产品肯定也不好,不管是小功能,还是产品,你都要有清晰的流程,方便和开发对接,核心关注点,业务逻辑图,业务流程图,页面流程图,泳道图,流程图标志意义。这是经常的产生文档,也是很重要的文档,在工作当中严格按照标准去写,写多了就习惯成自然了。

  有了流程和功能,那么就要设计原型,和需求文档,需求文档是为了后面接手方便,也体现了你的职业素养,专业性。但下小公司可能,这些东西不会有,根据不同公司的工作流程而定,如果按照这样的过程,你的工作效率就会降低,老板反而会看到你的缺点,学会适应环境,也要做好工作。

  流程确定之后,产品对于其他人而言可能还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对于自己来说很多细节的东西仍然是模糊的。这个时候,绘制原型图能很好的帮助自己确定思路,完善细节。

  先手绘,再上软件,讨论阶段,手绘成本低,调整容易。不要上颜色,原型就用黑白灰即可,不要上颜色。目录树清晰,阅读流程,配合数字和字母表明页面,自上而下的顺序。有修改记录,关键修改重新保存文件。如果原型需要增加新功能,先考虑后端数据及来源。不要为了好看而增加新模块。

  需求文档有什么用,内部沟通,明确产品需求,明确产品需求和细节,让参与者明确实现的结果。存档,有据可查,交接更容易,更职业,跟进者了解之前的做法和过程。

  在一些小公司,产品经理就需要承担起项目经理的工作,毕竟人手有限。所以,掌握点项目管理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统一思想,明确的目标,合理的开发时间,明确的团队汇报。项目公开以,拆分阶段,拆分项目,责任到人。进度透明,站例会过进度,移动卡片。项目总结,团队融合的关键。

  提升自己的专业度,少改需求,明确版本,功能的重点是什么,需求优先级是什么。清晰的流程,原型,文档。全员认真的需求评审,测试用例,测试过程全程参与。

  不管是活动方案,还是功能开发,都应该开评审会议,为了让各个部门都了解情况,也是甩锅的机会,如果碰到找事的人,这些都是在会议上面通过的,有依据,算是自保的一个东西。为什么非得做需求评审,让所有人都明确需求的背景和目的,提前确认和统一产品需求实现的过程和方法,让参与者明确知道工作内容和交付时间,让研发,测试评估产品开发周期,让产品经理做决定。

  在进行整体产品和功能的开发,应该按照标准流程来规划工作内容,在形成一个想法后,需要去通过idea的模型工具去验证这个想法的可行性,如果验证以后是成立的,可以继续下面的工作流程,如果是一个功能,那需要先进行用户分析。

  第一,用户分析,分析用户发反馈,进入到需求池,用四象限分类法进行需求优先级。

  第二,需求分析,通过数据发现需求,提炼核心需求,通过用户故事,hmw分析法,确定需求。

  第三,竞品分析,确定需求后,可以借鉴大佬的zl尊龙凯时集团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提炼出适合自己的zl尊龙凯时集团的解决方案。

  第四,产品分析,分析产品的类型,不同阶段的侧重点和策略,进行确认,是否可用竞品的方案。

  第五,流程设计,严格按照标准来输出文档,制定功能考核指标。

  第六,原型设计,有了完整的流程图,原型设计较容易,注意设计规范。

  第七,需求文档,把以上所有信息汇总起来,形成需求文档。

  第八,需求评审,和各部门开会议,进行讨论,确认执行,不通过,返回修改,再次进行评审。

  第九,后台开发与前端开发,前端开发需要设计,交互,前端工程师配合完成。

  第十,测试,开发完毕,进行测试。

  第十一,预热和上线,在上线之前可要求核心用户使用,确认没有问题,进行预热和上线。

  第十二,数据分析,上线之后,观察数据,进行优化。

  上面就是产品经理在一个产品或者功能上需要的工作流程,在小公司估计没有那么严格,根据不同公司的要求和团队配合程度来确定。运营主要针对活动运营进行工作流程说明。

  第一,用户分析,分析活动目标用户,通过外部和内部数据进行分析,预估活动效果。

  第二,目标分析,提炼核心目标,通过数据指标拆分,清晰活动的目的。

  第三,竞品分析,确定活动目标后,可以借鉴大佬的活动方案是什么,提炼出适合自己的zl尊龙凯时集团的解决方案。

  第四,产品分析,分析产品以往活动数据,活动内容,按照不同阶段的侧重点和策略,进行确认,是否可用竞品的方案。

  第五,反馈,到产品经理进行沟通,确定活动可行性。

  第六,活动方案,活动方案需要各部门配合或一个人负责全部。

  第七,评审会议,有了活动方案,和产品经理一样,进行评审会议。

  运营的比较简单,到第六步可以跳转到产品经理的第五步了,剩下就是沟通协调工作,和一些活动文案部分的资料要准备好。

  活动复盘根据公司工作要求走,在小公司是没有要求产出活动复盘文档的。不过最好进行活动复盘,来总结这次活动好和不好,也可以作为年终总结的参考资料。这个也是对自己能力提升很好的方法,也是积累经验的方法。不过在实际工作当中,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做这些,但可以网络多看看别人的活动复盘,对自己有用的点就就记录下来。

  当一个产品或者功能上线之后,并不是结束,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在功能上线后,需要观察数据,不断进行调整优化。数据分析的模型有很多种,在之前已经有了核心的数据指标标准,针对自己最适合的方法来分析就行。通过戴明循环或称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这样一个质量持续改进模型来不断优化。

  互联网行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需要不停的输入新的知识和技能,才不能被人超越,人不能闲下来,养成习惯就懒散了,时刻都要有紧迫感,一味的看,不如多输出一些自己的东西,积累经验。阅读书籍,阅读相关资讯,输出文档,在线学习,有太多的事情等着自己来做,在积累经验的时候,要合理安排时间和计划,针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规划。

  作者:职业丶小白,互联网项目经理,10年互联网工作经验。

  本文由 @职业丶小白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6人打赏

网站地图